跳到主要内容

031

第十一章 超百品

一○一 超百本生谭

(菩萨═婆罗门)

    百年耽瞑想     愚者超百人

    一度解真相     智者遥不及

此本生谭,无论事端、文章及结语,皆与超千本生谭(第九九)完全相同。只此处有“耽瞑想”之偈语,为唯一之相异。

一○二 鲜菜果店本生谭

(菩萨═树神)

序分

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,对一优婆塞之鲜青菜果店所作之谈话。彼为住舍卫城之优婆塞,彼贩卖种种青菜根叶及瓢箪、冬瓜等物以度日。彼有一女,其女为一可爱之美人,德行俱备,无有罪污,但有一缺点,时时以笑颜向人。于此期间,有由家世相当而来欲得其女之人,其父自思:“此女终须出嫁,但时时作笑颜向人,若其行为不善,嫁至他处,将污父母之颜。究竟此女为善行或恶行,且为一试观之。”

某日,彼使女持篮笼,往森林采摘野菜,携彼女同行。为作试探,故示情炽之状,嗫嚅甘言,以腕抱女,女突然哭泣云:“父亲!勿为越礼之事!水中不能出火,吾父不可为此事也。”父:“吾女!予之抱汝,惟思试探而已。观汝之行为善行与否,吾女应与回答!”女:“父亲!诚如所言,予见男人,曾无一度之爱着焦思!”于是彼慰其女,携归家中,开庆禧之宴,嫁女于对方之家。然后彼欲礼佛,手执香水华鬘,往祇园精舍,向佛问候,献上赠物,坐于一隅。佛言:“汝甚久而前来!”彼以前事,向佛奉申告之。于是佛言:“汝优婆塞!汝女久远以前即为德行俱备之人。汝之试女,非自今始,前生即已如是!”佛应彼之请求,为说过去之事。

主分

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,菩萨生为森林中之树神。尔时于波罗

奈一优婆塞住鲜菜果店,恰与今之所言事相同。彼为试探而抱其女,女泣而唱次之偈∶

    救苦我持盾     父何为淫行

    林中我哭泣     持盾防暴行

于是父慰藉其女问曰:“吾女!汝为处女耶?”女:“父亲!予实处女也!”于是彼携女归家,闻庆祝之宴,嫁女与对方。

结分

佛述此法语后,说明四谛──说竟,此优婆塞得预流果──于是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之父与女是今之父女,其后见此事之树神即是我。”

一○三 仇敌本生谭

(菩萨═商人)

序分

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,对给孤独长者所作之谈话。彼往所领之村归来时,途中遇有盗贼,彼云:“予不能止于道中,须立即往舍卫城。”于是急行驱牛归至舍卫城。翌日,彼诣寺向佛语及此事,佛云∶“居士!前生之贤人于途中遇盗贼,亦不稍乞暇而归自己之家。”佛应长者之请求,为说过去之事。

主分

昔日,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,菩萨为大富之商人。彼受招待往某村归来时,途中遇有盗贼,彼不稍乞暇,至急急行归至自己之家,饱餐美食,身卧华丽寝床之上而叫曰:“予得脱盗贼之手,得归我家安乐之地!”彼于感激之余,唱次之偈:

    敌人出现时     贤者不留止

    数夜与敌俱     必至有苦吃

菩萨于感激之余,而唱此偈,彼积布施等善行,从其业报生于应生之所。

结分

佛为此法语后,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之波罗奈商人即是我。”

一○四 知友比丘本生谭

(菩萨═天子)

序分

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,对一堕落比丘所作之谈话。此于前之知友本生谭(第八二)之中 1,既已述说,此者乃迦叶佛时代之事。

主分

尔时堕入地狱,抬铁车轮 2受责罚痛苦之一男子向菩萨问曰:“尊师!予究造何罪,受此责罚?”菩萨云:“汝造如是如是之罪!”为唱次之偈曰:

    由四积至八     由八至十六

    十六三十二     其欲倍增上

    欲求不止者     车轮近身傍

    能断欲之人     车轮上空转

如是菩萨自己升往天界,堕狱之人于恶灭时,从其业报生于应生之所。

结分

佛述此法语后,作本生今昔之结语,尔时堕落之比丘是知友比丘,天子即是我。”

注 1 知友本生谭于罗沙伽长老本生谭(第四一)中亦有说明。

2 铁车轮为地狱责罚之道具,抬此轮者其身触车轮,即碎为细粉之微尘。

一○五 弱树本生谭

(菩萨═树神)

序分

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,对一畏怯之比丘所作之谈话。彼为舍卫城某家之子,彼闻佛之说法而出家,非常恐惧死亡,无分昼夜,闻风之音声,见枯树之摇动,闻鸟兽之声,皆感受死之威胁而大声逃避。然彼并未思及自己何时亦必须死亡,若彼知自己不久将死,则对死不应有所恐怖,因彼对死之缘由未能瞑想,故只知对死亡恐怖。彼之畏死之事,为其它比丘等得知,某日集于法堂,开始议论:“诸位法友,如是名之一比丘,为死之胁迫,彼畏怖死亡。吾等比丘皆应确信自己须死,而应对死之缘由加以瞑想耶?”尔时佛来问曰:“汝等比丘!今有何语,集于此处?”比丘等曰:“实为如是之议论。”佛呼彼比丘出而问曰:“汝畏怖死亡为事实耶?”答曰:“世尊!是为真实。”佛云:“汝等比丘!汝等勿怒此比丘之事,彼甚畏怖死亡,非自今始,前生亦即如是。”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。

主分

昔日,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,菩萨生为雪山之树神,此时波罗奈王命饲象人调教王之宝象为不动之术。于是诸人将象缚于桩上,人手执枪包围,开始教象不动之术。象受不动之术,苦不堪言,破坏木桩,追逐诸人而自己逃入雪山之中,诸人不能捕彼而归去。象在山中畏怖死亡,闻风之音身亦战栗,恐惧死亡。彼思仍如系于桩上受不动术时之状,舍命逃避而徘徊山中。如是身心俱失其乐,恐惧战栗而彷徨。树神见彼,立于树之繁荫唱次之偈:

    林中之弱树     风打折不稀

    汝象!

    汝如是恐惧     瘦瘠果无疑。

树神对彼为如是激励之语,彼此后不再恐惧。

结分

佛述此法语后,说明四谛──说四谛竟,彼比丘得顶流果──于是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之象是此比丘,树神即是我。”

一○六 钓瓶女本生谭

(菩萨═仙人)

序分

此本生谭为佛在祈园精舍时,对某肥女之诱惑所作之谈话。此一故事在第十三篇之小那罗陀苦行者本生谭(第四七七)中将再述说。佛向此比丘问曰:“汝比丘!汝真焦思耶?”比丘答:“世尊!是为真实!”佛继问曰:“汝心寄于何人?”比丘曰:“为一肥女!”于是佛言:“比丘!汝迷之彼女,乃为一恶人。前生亦因彼之欲而破戒,汝畏怯彷徨而无所依,幸遇贤人,得入幸福之生活!”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。

主分

昔日,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所起之事,于小那罗陀苦行者本生谭将再述说。尔时菩萨于黄昏傍晚携果物归来仙居,开户向其子小苦行者云:“爱子!汝平日皆运薪持饮食来,为我起火。而今日一事亦不为,坐于其处,只行叹气,究为何故耶?”子:“父亲!父亲出外拾取果实,不在期间,一女人前来,诱予与之一同携行,然予思向父乞暇而后前往,故未成行。然彼女于如是如是之处待予,予思别父前往!”菩萨知不能阻止,向彼子云:“爱子!汝往,然彼女若思欲食鱼、肉、酥油及盐等物,彼女云:‘为我取此来,为我取彼来!’使汝将疲于奔命,尔时汝可思起予之住居,逃归此处。”菩萨许彼前往,彼与其女共入人里,往其住宅,一有所欲,即命令云:“汝持肉来,汝持鱼来!”如是有所欲者,皆使之持来,彼思:“彼女欲以我为其奴隶、仆役,终日驱使!”于是遁归彼父之前,向父问候而立,唱次之偈:

    我本幸福生     女如苦钓瓶

    美名为我妻     实为隐盗人

    肉鱼向我取     油盐求不止

菩萨安慰其子云:“爱子!汝于此处修习慈悲!”菩萨为彼谈四梵住,语遍处定,其后不久,彼得神通与等至,修习梵住,与父同生梵天界中。

结分

佛为此法语后,说明四谛──说竟,彼比丘得预流果──佛述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之肥女是今之肥女,小苦行者是烦恼之比丘,父亲即是我。”

一○七 投掷术本生谭

(菩萨═大臣)

序分

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,对击落白鸟之一比丘所作之谈话。彼为住舍卫城之良家子,以投砾石之术而入法堂。某日闻法归依佛教,遂出家受具足戒,然彼不好学问,不胜德行,某日,彼为水浴伴一青年比丘往阿致罗筏底河,彼立于河坝之上。恰于此时,有纯白之两只白鸟于空中飞舞,彼向青年比丘云:“予以砾石击后方白鸟之眼,使落于足下。”青年比丘:“何以欲击落之耶?汝能击落之耶?”比丘:“且为少待!予由其一眼贯穿他眼,击落一观!”青年比丘:“汝意云何?君为愚昧之言也!”比丘:“汝为何言?若然,请试目一观!”彼拾起一之三角石,撮于指上,向白鸟之方,投掷而出,石出咻咻之音。白鸟思知危险将起,止而耸耳以闻其音,其间不能容发,彼取一圆石,巧妙投击止住回旋眺望白鸟之眼。石由一眼贯穿至他眼,白鸟出大鸣声,恰即落于彼等之足下。比丘等归来,对彼非难云:“汝实为不德之事!”携彼来佛之侧曰:“世尊!彼实为如是之事!”于是佛谴责此一比丘,佛云∶“汝等比丘!彼胜此术,非自今始,前生即亦殊胜!”于是为说过去之事。

主分

昔日,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,菩萨为彼之大臣。尔时,王之司祭为一大多言多辩者,彼一旦开言,他人皆无插口之处。国王自思:“何人能封闭彼之长话,终无此人出世耶?”王为寻求此等之人而巡行各处。

尔时在波罗奈之都有一跛者,熟练投掷砾石之术。市中之儿童以车载彼,拉曳至波罗奈城门之下,携彼至一苍郁大榕树之下,围绕彼前,与以小钱,作象形、马形等等模型,然后彼以投掷砾石之术,使榕树之叶现种种之形,于是所有之叶穿破,多呈孔状。彼时适值王往御苑途中,通过彼处,群儿见王,为恐怖所袭,纷纷逃散,只有跛者留于其处。王近榕树之根前,王乘原车之上,见树之荫影稀疏,王抬头观望,见所有之叶破洞,问曰:“此人所为?”从者:“大王!彼跛足之男子所为。”国王自思:“予藉此男子之力,可以封闭婆罗门之长语。”王问:“彼跛者住于何处?”从者探索树间而告曰:“大王!彼在此处!”王召彼出,使从者远离,问彼曰:“予侧有一多口之婆罗门,汝能使彼沉默耶?”跛者:“以一那利(量)之山羊粪即足矣。”于是王伴跛者至王宫,使坐于幕后,幕穿一穴,其穴相对为婆罗门之说席。于跛者之侧,置一那利干山羊粪。至伺候之时而来之婆罗门,使彼就席,开始谈话。婆罗门与王开始谈话,他人并不插嘴。尔时跛者由幕穴连续向彼口中投入山羊之粪,宛如蝇飞,悉数落入彼之喉中。婆罗门对每次飞来之粪,如饮一那利之油而囫囵吞下,最后粪亦完全告罄。而一那利之山羊粪入彼胃中已成一阿罗迦(升)之量。王之山羊粪已尽,向婆罗门云∶“尊师!贵君因多口,已吞一那利量之山羊粪而不稍留意。尔后已不能消化,请饮稗米与水,取除其粪,以恢复健康。”

其后此婆罗门亦封闭其口,纵被问话,亦紧守不言之行。王云:“予之耳得消静,完全为彼跛者之福荫。”于是收四方四村之十万金与跛者。菩萨往王侧云:“大王!贤人于世间须修得学艺,彼跛者只依投掷之艺术,即赢得如是之成功!”于是唱次之偈:

    术实应可赞     如是即如是

    试观!

    跛者善投掷     赢得四村邑

结分

佛述此法语后,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之跛者是此比丘,国王是阿难,贤大臣即是我。”

一○八 田舍女本生谭

(菩萨═大臣)

序分

此本生谭是佛在昆舍离附近大林中之重阁讲堂时,对一离车族王所作之谈话。敬虔而又信仰心厚之离车王,彼设大布施会于自邸招待佛为首之比丘僧团;然彼夫人之肢体,特别肥胖,外形如同肿胀,身体污垢。佛食事完毕,述礼归寺,与比丘等训诫后,退居香室。比丘等于法堂中开始谈话:“诸位法友!我等不欲云离车王夫人之丑态,肢体肥胖臃肿,身躯污秽不堪,国王与彼女同居能满足否?”佛适出来彼处问曰:“汝等今有何语,集于此处?”比丘等答曰:“如是如是之语。”佛云:“汝等比丘!此非自今始,前生王与肥女同栖,即已满足!”佛应彼等之请求,为说过去之事。

主分

昔日,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,菩萨为彼之大臣,尔时,一身体肥胖之田舍农村之女被遣入都,彼来至御苑附近之所,恰巧为便急所催,身着下衣蔽体而行便,用后足立即起立。恰于此时,王由窗向外眺望御苑,见此女而自思:“彼女于此御苑内行便,全不顾虑羞耻与危险,以下衣蔽身而行便,便后立即起立,彼女确甚健康。如彼女对家事必甚清洁,清洁之家所生之子,亦必纯洁而有德,予将以彼为第一夫人!”于是首先确知彼女非为他人之妻,于是迎彼女为第一夫人。其后彼女受王宠爱,不久生下一子,此子后为转轮圣王。菩萨见彼女之出人头地,向王告如此之语∶“大王!学有价值之学术,此无不学之理由,何故此有大福运之女人,行便不顾羞耻与危险,只以下衣蔽体,遂即能如是出人头地!”于是彼对应学习有价值者之性质,唱次之偈:

    应学大应学     虽为顽固者

    便巧异乡女     受王之宠爱

如是大萨埵(菩萨)对有学习价值之功德所作之谈话。

结分

佛述此法语后,作本生今昔之结语∶“尔时之夫妇是今之夫妇,贤大臣即是我。”

一○九 粉果子本生谭

(菩萨═树神)

序分

此本生谭是佛在舍卫城时,对极贫之人所作之谈话。佛在舍卫城时,有时只一家以佛为首供养僧团,有时则三四轩一同供养,有时则若干人集会供养,有时则市街一同供养,有时则城中全部施行供养。而此时则为街市内一同供养,于是对以佛为首之僧团施与米饭,捧献果子。尔时町内一人非常贫乏,每日住为佣工,彼自思惟:“予不能捧献米饭,予可捧献粉果。”于是以细滑赤薯之粉加水为丸,包以阿拘草叶,于热灰中烧熟,持于佛前,捧献而立,而当彼闻及“向佛献果”之一语时,彼立即率先前进,将其粉果入于佛之钵中。佛不取他人捧献之果,惟取彼之米果食之。于是等正觉者(佛)食极贫者所献之粗粉果而无嫌颜之话,传遍城内。国王大臣乃至门卫,皆集来向佛礼拜,而近于极贫者之前云:“请受取食物!今进赠与二百金!请受取五百金,而请许我等分汝功德 1!”于是彼云:“此须问佛方可!”彼往佛前,说明此事。佛言:“受得施物,应将功德回向一切众生。”于是彼始接受所施之物。原思出两倍之人,今有出四倍者,出八倍者,彼于短时间内获得九千万金。佛向彼等述礼后归寺,就比丘等应行禁止之事,说善逝之教,退居香室。王于黄昏,召见贫者,与以出纳官之地位。比丘等于法堂开始谈话:“汝等法友!佛食极贫者捧献之粗粉果,如食甘露而无嫌颜。而彼极贫者得多数之施物,且得出纳官之地位,为大出人头地者!”佛适来彼处问曰:“汝等比丘!汝等今有何语,集于此处?”答曰:“实为如是之语!”佛言:“汝等比丘!予食彼之粗粉果而不厌,非自今始,前生为树神时,亦有食之。尔时彼因予而为出纳官。”于是为说过去之事。

主分

昔日,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,菩萨为万麻树之树神。当时,村中诸人祭神,某时,来集之诸人,向各自所祭之树神,供献供物。尔时一贫乏之人见诸人礼拜树神,彼亦向一篦麻树礼拜。其它诸人向各各之树神持来种种之华鬘、熏香、涂香、嚼食、啖食,彼则持来粗粉之果及满盛入于椰子器物中之水,彼立于篦麻树之侧自思:“诸神皆食天界之嚼食,予供之神亦将不食此粗粉之果。今如此无有供果将如之何?予将自身食之。”彼即行归去。尔时菩萨立于树干繁密叶中云:“喂!汝贫者!若汝为一长者,汝将以如蜜之嚼食飨我,然汝贫乏,如不食汝粉果,将无可食之物,汝勿将供我之物持去!”于是唱次之偈:

    人间之食物     亦同神食物

    持来粉果子     勿夺我之分

彼回返拜见菩萨,供此粉果之供物。于是菩萨食彼食物后问曰:“汝拜我有何目的?”彼云:“予甚贫困,思藉贵神之力,使我脱离贫困之境遇,故而礼拜!”菩萨:“喂!汝贫者!汝勿忧思,汝今供养知恩深惠者。于此篦麻树之四周,有诸多宝瓶并列,颈颈相接,汝向王奉告,以车运出,积于御苑之中,王心满足,将任汝为出纳官!”菩萨语毕消失其姿,此贫者如命而行,王与彼出纳官之地位。如是彼依菩萨之助,大出人头地,从其业报生于应生之所。

结分

佛述此法语后,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之贫者是今之贫者,篦麻树之。”树神即是我。”

注 1 功德(Patti)为对善行所报之果报。而依此行善行人之意志,转向于他人,即能为回向。此处贫者供佛,果报广大,诸人一同欲分得其果报一分,故发愿施与贫者以金品。

一一○ 全总括问

此全括总问,于其各点,在隧道本生谭(第五四六)中,应与说明。